English

广东“年节文化”有三大趋势

1999-02-04 来源:光明日报 于万东 我有话说

节日欣赏高雅艺术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,在广东已蔚然成风。浓郁的文化表演及欣赏氛围,为广东元旦欢乐、吉祥、团圆、文明的节日气氛增添了最为鲜亮的色彩。

1998年12月31日晚,一轮圆圆的明月高挂羊城的天空,暖冬为辞旧迎新的广州人平添了暖洋洋、乐融融的感觉。“半江瑟瑟半江红”,星海音乐厅及其文化广场灿烂的灯光一层层映照着珠江的波心,远远望去宛如仙境,厅内正飘扬着曲曲“仙乐”——中央民族乐团为观众献上民乐新经典《金色的回响》。这一“音乐大宴”为1998年元月中央民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“中国民族音乐会”全套节目,由陈燮阳执棒。与此同时进行的星海音乐厅文化广场新年狂欢夜文艺晚会,也吸引了络绎而来的观众。他们或携妇将雏,或随同亲友,或情侣相伴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使星海音乐厅文化广场人山人海。

一管可以窥全豹。新年音乐会这类高雅艺术、优秀民族文艺活动近年来已在广东屡见不鲜,并且迅速辐射铺开。汕头以’99新年音乐会、世界经典影片主题音乐会、“金凤”管弦乐会、新春音乐会等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台台佳作。从演出团体来看,国家级、省级的艺术院团在广东舞台上唱起了主角,节日期间,中国歌舞剧院交响乐团、中央民乐团在广东不少地区进行巡回演出,总政歌剧团则到广州推出了《红色经典———中国歌剧精选片断荟萃》,广州交响乐团频频出马更不用说,“新扎师兄”广州芭蕾舞团从元旦到2月初在广州的演出就已排期13场……

近年来,广东已形成“年节文化热”现象,概而言之,有几个特点:

一、发展迅速,形成惯例和市场,消费力强,常常供不应求。“新年音乐会”、“新年舞会”、“新年晚会”这种形式自西方借鉴而来,有的基本沿袭,有的内容民族化,广受欢迎,其形式迅速推广,广东凭藉良好的经济基础、纷纷竣工的艺术殿堂,为高雅艺术、优秀民族文艺的上演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及其环境。前几年,广东只有广州友谊剧院每年上演一台“新年音乐会”独露头角,随后又发展为一台演数场、几家演多场的情形,之后又走出广州满足其他地区的文化需求。形成惯例后,“年节文化热”持续升温,其营销市场化,而消费愿望及能力极强,票房往往迅速售罄,且供不应求。

二、由广州向珠江三角,再向沿海等其他地区发展。“年节文化热”很快向广州之外较发达的地区蔓延,这些地区不再满足去省城看好戏,而是请国家、省级院团来办“新年晚会”,形成新风尚,出现了县级市办新年音乐会的新闻,出现了政府赠艺术节目票招待知识分子的场面,出现了企业用抢手票延请客户的消息,出现了群众购票送亲朋好友的新景观……

三、年节文化活动在繁荣中呈现出丰富的层次,参加者有专业,有业余,有高雅,有通俗,有国内、也有国外院团,如文艺花车大巡游,“老三届”、“老知青”文艺晚会,“贺岁片”系列展演、各种文化展览,而高雅艺术、优秀传统文艺当仁不让成为主角,并且最为红火,最受欢迎,显示出在普及中提高的文艺发展趋势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